感悟多维度的他
——保险学院退休教授张栓林老师采访稿
被采访者:张栓林
记录人:李心融、张悦
张栓林,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北京市优秀教师和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及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三十周年优秀命题教师荣誉证书获得者。1959-1964年就读与北京外国语大学,通晓英、德、俄、法等语种。从事保险、再保险实务和教学多年,先后赴英国、美国、马来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学习、工作和讲学。曾在国家、省级报刊上发表文章多篇。
近年来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保险英语》《国际再保险》《英汉保险词典》等,还出版了《一位海归的人生轨迹》《一个北京知青的人生轨迹》等长篇小说。
2019年3月31日,我们保险学院综合部采访小组成员在北京市东城区张栓林教授的家中对他进行了采访。张教授虽已杖朝之年,但精神矍铄,其思维之敏捷,思想之深刻,都让采访者不由得深深敬佩。
一、人生不设限:一个“不务正业”的保险教授
2004年,张栓林教授年满65岁,正式退休。到今年八月,张老就要迎来他的八十大寿。在这退休的十几年间,张老不仅延续了他的老本行,出版了《英汉保险词典》等专业书籍,还推出了适用于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的《亲子英语》。但是,在张老的名片上,不仅仅只有“教授”二字,他更是一个“作家”,他对自己“不务正业”的评价,也正来源于此。最近几年,张老几乎每年都要出一本长篇小说——《一个海归的人生轨迹》《一个北京知青的人生轨迹》《感悟多维度的家》……现在手头上还有一本待出版的书籍。刚退休的时候,张老仍然坚持为专科的学生授课,后因为特殊原因不得已作罢。13年以后,张老开始出书,每天坚持工作五个小时,主要用于写作,其余时间看报纸杂志,晚上出门锻炼,天气好的时候会骑自行车到几十公里外的学校附近转转。在张老已出版的厚厚的一摞书背后,我们看见的,便是张老的自律和他对未知领域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实,这样的“不务正业”,在张老的青年生活轨迹中,也可见一斑了。张老六十年代初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尽管中学学习的是俄语,但他大学却选择了德语专业,又在选择二外时遇到了伴随自己后半生的英语。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保险公司工作,又在公司通过竞争,得到了出国的机会,谈到这里,张老展露了对自己英语能力的自信,他说,就是与那些大学英语专业的同行们竞争,他也未落下风,最终得到了去往英国的门票。在英国,张老利用每周周末的时间恶补英文,平常工作之余的一点时间也不敢浪费。1984年,张老凭着对英语的热爱,抱着不断学习的目的,选择来到中财任教,教授保险和英语。中财那时还没有保险系,只有金融系下的保险专业;那时候也没有英语教材,张老就自己挑选教材,找了许国璋英语,财经英语等书进行授课。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但是张老并未觉得苦。大概是也正是因为他“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才觉得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再苦也是甜的。
二、中财往事:“万事开头难”
张栓林教授1984年来到中财,2004年退休,于中财任教二十多年,见证了保险系的发展。他说,刚来时学校还是在北京卷烟制造厂的地盘上,一幢两三层的小红楼便是教学楼,教室也不够,条件很艰苦。卷烟厂也仍然在生产,校园里弥漫着烟的味道,难闻又刺鼻,不抽烟的张老每次经过时只能捂着鼻子或者戴口罩。
彼时张老家住北京城的东南角,从东南到西北角的学校,要倒三次公交车,但九点上班的张老从未迟到过。1986年,保险专业从金融系中分了出来,成为了独立的“保险系”,但是那时,人们生活水平还不太高,没能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保险行业还不甚景气,以至于1988年,保险系只招了二十二三个人,创下了历史新低,勉强凑成了一个班,这个班的英语也是张老教的。(听闻现在保险学院的规模,张老师感叹改革春风劲吹)张老还感慨,那时教学硬件设施也不行,没有即时的热水,更没有幻灯等教学用具。待遇不行,既留不住学生,也留不住老师。1986年留下了四五个学生,讲到这里,张老有些忿忿不平,“没有良心,替他们争取了北京市的户口,却待了不到一两年就离开了。美国的月亮就真的比国内圆吗?”张老说,“出去的那些人,其实最后还是没有摆脱社会底层的生活。”
后来,卷烟厂停产了;1992年,保险系开始招收研究生;1994年,保险系出现了“保险学”和“国际保险”两个班,学院的情况也有所好转,教师的待遇也有所提升。
谈到这里,张老不禁感慨,自己遇上了好的领导:当时保险系逐渐发展壮大,有了公派出国的机会,学院的领导李继熊院长为了教师的福利,两次主动让出自己的出国机会,能够让其他教师们多出一个能出国的名额。学院也为张老在内的一大批教授分配了房产。生活条件大幅提高,同事关系友好谦让,领导器重关怀,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们都一心奉献,保险系的情况又怎能会停滞不前呢?
生于1939年的张老,见证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多项重大事件,所以他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他表示,现在眼见耳听都是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也要趁着身体好,多记录一些东西,他打趣道:“多写写,也就不会得痴呆症了。”
三、寄语新人:“天道酬勤”
张老认为,做一个老师,必须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不能“这山看着那山高”,要明白“行行出状元”,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如果不热爱自己的职业,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其次,作为教师,知识面要宽,教的理论要与实际套的上。“为什么我喜欢保险?我教这个理论,我有过这个实践;但有的老师,他教再保险,但却不知道怎么做;就像教金融不知道营业厅里怎么搞,有哪些过程,这样怎么做好老师?理论和实践要结合,学生要问实践方面的问题,怎么解答呢?我觉得保险学院的老师在业余时间要到保险公司去实践,老师不能架空。”
对学生,张老也有一番期望。他觉得我校学校学生的知识面应该放宽,知识面广,以后就业的机会才广;要奋斗,多看书,多扩充知识面。除此之外,还要能吃苦,“吃过苦才知道社会的甜,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甜蜜罐中,不知道社会的苦。” 同学们应当戒骄戒躁、刻苦学习;好的不骄傲,差的也不气馁。张老至今还记得当年教过的一个来自浙江金华的叫缪建明(音)的优秀学生,他笑着说这个学生笑着的职位应该很高了。
四、后记
最后,张老也询问了关于沙河新校区和校庆的一些情况,关心了熟悉的教授的近况。采访小组离开时,张老坚持送至门口,目送着他们离开,让小组成员十分感动。张栓林教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透露出一股从容淡定之大气,令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