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1年, 0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1-04-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崔 玲
    2011, 0(04): 0-0.
    我国企业现行工资薪酬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工资水平低,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生产力的增速;二是在工资分配中缺失公平性。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效率工资理论所建立的模型,这两个突出问题会从三方面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果,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将会使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丧失内在动力
  • 论文
    黄 婧;纪志耿;张红扬
    2011, 0(04): 0-0.
    本文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双重二元分割的视角分析当前中国的失业问题,认为两类产业部门与两级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传导受阻,且两级劳动力市场与两类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受限是导致失业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增强现代产业部门对一级市场上的劳动力吸纳能力,消除现代产业部门对二级市场上劳动力的进入歧视,消解传统产业部门对一级市场上劳动力进入的“逆歧视”,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 论文
    仇喜雪
    2011, 0(04): 0-0.
    政治任务型的“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制度安排存在激励不足,由支援方承担几乎全部合作成本从长远看将制约支援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合作剩余型的制度安排意味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大以及社会总福利的增加,符合支援方、受援方和国家三方利益,优于政治任务型支援制度安排。结论是:对口支援西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对口援助制度安排对参与方的有效激励,合作剩余型的制度安排具有自觉的激励动因,是高效率的制度安排,但当前该制度安排尚未形成共识,制度安排供给不足,需要政府给予包括配套制度供给及资金支持。
  • 论文
    陈红霞;袁显平;余 力
    2011, 0(04): 0-0.
    本文运用小波多分辨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1996年-2010年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对通货膨胀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小波方法能够准确地揭示我国市场利差和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辨识它们之间长期的因果关系。研究同时发现:90天利率所对应的利差品种对通货膨胀的预测性能普遍较高;在21种利差中,90-60天利差对未来通胀预测性能最佳,显著地成为未来9和12个月通胀的格兰杰原因;该利差与未来通胀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对未来通胀具有持续、显著的负向效应。
  • 论文
    石 盛 林
    2011, 0(04): 0-0.
    本文以金融密度为切入点,分析了县域金融发展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密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我国最有效的金融密度是2.2个/万人左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银行间存在的垄断竞争行为可能是导致倒U型的主要原因,基于银行坏账率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论。
  • 论文
    郑湘明
    2011, 0(04): 0-0.
    治理通货膨胀需要在保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搞好平衡。由于物价的合理区间窄得就像一条钢丝,货币政策的传导周期较长且经济增长、流通中货币、通货膨胀在运行上的非线性关系,物价的控制难度很大;在我国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比较差的背景下控制膨胀难度更大,调控不当就会出现经济的大起大落。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大滞胀背景下财政货币双松后必然会出现的问题,而且我国的双松政策存在结构性调控错位、经济启动的节奏和力度不合理等问题;要控制我国通货膨胀,应该以确保GDP增长率维持在9%以上再控制通货膨胀,对西方的通货膨胀标准要辩证看待,并在调控中坚持软着陆的原则。
  • 论文
    吴振球;谢香;钟宁波
    2011, 0(04): 0-0.
    从历史演进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角度看,城市化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载体和动力,第二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出了需要。本文使用1978—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工业化水平和第三产业GDP统计数据,建立VAR模型对全国城市化、工业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率增长率、第二产业增长率以及第三产业增长率滞后期对第三产业增长率的影响作用在短期和长期是不一致的。我国当前要提高第三产业增长率,必须科学规划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在一个合理的内部结构上持续发展;必须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在第二产业协调化的基础上有序推进高度化;必须科学规划城市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化,但必须防止轻微过度城市化。
  • 论文
    陈少强
    2011, 0(04): 0-0.
    十多年来,中国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效果欠佳。中国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至今仍未建立,主要不是因为缺少相关的刺激政策,而是因为缺乏促使相关政策发挥作用的管理体制。建立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应着力推动制度创新,完善土地财产权保护、政府考评、财税、消费监管和社会保障等管理体制。
  • 论文
    胡 晓
    2011, 0(04): 0-0.
    本文认为中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对宏观经济有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建立理论模型分析收入差距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VAR模型实证研究我国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同时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扩大净出口、抑制投资和消费的效应,造成内外经济失衡,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大经济运行的风险。
  • 论文
    林嵩
    2011, 0(04): 0-0.
    从现有的国内外创业研究和创业实践来看,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创业问题具备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对创业活动的重新认识,本文建构了创业生态系统这一概念,进而探讨了创业生态系统的内部运行模式。本文最终立足于区域发展层面,指出如何应用本文的理论观点鼓励和发展创业活动。
  • 论文
    王爱君
    2011, 0(04): 0-0.
    目前,基层财政处于困境,如何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使基层政府不仅能正常运转,而且要能分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这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为此,许多学者提出应降低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依托一般性转移支付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研究认为:应该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架设起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高架桥,并通过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降低寻租行为、减少跑冒滴漏及挪用截留,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的实施效率;通过均衡性转移支付维持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转。
  • 论文
    刘娇;刘钟钦
    2011, 0(04): 0-0.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县乡财政的收支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前,一方面县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民兵训练、五保供养等民生领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支出责任和支出压力,另一方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依然存在,县级财政支出结构和支出绩效仍然亟待改善。本文以辽宁省44个县区的调研资料为基础,对辽宁省县域财政投入效果进行评价,力求通过实证分析来探求提升县域财政支出效率的有效途径。
  • 论文
    赵国春
    2011, 0(04): 0-0.
    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重要的推动环节,在公共产品提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财政分配体制的因素,落后地区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财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还很弱。以新疆为例,地方财力的不足导致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并不充分,本文梳理了影响地方财政分配能力提高的因素,通过地方财政分配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提出了提高地方财政分配能力,增加地方财力积累;财权与事权匹配,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科学的财政分配机制,保持区域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等对策建议。
  • 论文
    杨 艺;陶永诚
    2011, 0(04): 0-0.
    在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日益积累的巨额国际储备成为实现内外均衡的重要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对国际储备最优需求问题进行重新审视。本文以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的发展为背景,主要从基于传统交易动机、厂商理论、效用最大化等三个角度梳理最优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的发展,并对中国最优储备需求问题作适当的引申思考。
  • 论文
    穆争社
    2011, 0(04): 0-0.
    改革后,省级政府成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主体,承担对其的依法管理职能、行业管理职能和金融风险处置责任,但中央政府仍掌握金融监管职能,导致省级政府履行职能尤其是金融风险处置责任缺乏有力手段,产生了履职中的权责配置错位问题,由此造成了管理体制向改革前复归等问题。深化改革的方向是,中央政府将金融监管职能下放省级政府,并建立分别由省级金融服务办公室、省级金融监管机构、省级联社依次履行对农村信用社依法管理职能、金融监管职能、行业管理职能的格局,以理顺权责关系,促进实现管理体制改革目标。
  • 论文
    刘 星;杜勇
    2011, 0(04): 0-0.
    国际金融危机后,IASB于2009年11月发布的金融工具减值征求意见稿中,推出了预期损失模型以替代现有的IAS39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本文首先介绍预期损失模型,其中包括了对预期损失模型特点的阐述以及预期损失模型的计算示例的详解,接着又对预期损失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指出了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 论文
    盛明泉;李昊
    2011, 0(04): 0-0.
    本文基于金融稳定的视角,首先分析会计计量方法对资产价格波动的作用机理,尤其是会计计量所导致的资产价的格额外波动;其次,本文构建了会计计量方法影响资产价格波动的分析框架,着重论述了金融机构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不同的权衡机制;最后,本文认为,相关政策制定机构之间的沟通、会计计量方法选择与金融发展的适应性以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配套政策是会计计量和金融稳定协调发展路径的主要内容。
  • 论文
    肖文东
    2011, 0(04): 0-0.
    管理会计是现代商业银行实现优良业绩的重要工具。本文从管理会计理论的历史演进出发,阐述了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及国外同业中的应用现状。最后,文章试探性地提出了未来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和改进方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