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财政税收
  • 财政税收
    李一花;化兵
    2018, 0(11): 3-14.
    房价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民生问题。但在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房价的快速上涨大大凸显了房价的经济属性,其民生属性则被极大削弱。对于房价过快增长有多种理论解释,但基于政府财政状况的实证研究证据比较缺乏。笔者沿着政府财政赤字—土地财政—房价的逻辑探究房价上涨的成因,通过使用2002—2015年2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及门限面板回归模型的研究发现,市级政府“土地财政”规模对房价存在正向影响;在进一步考虑财政赤字的影响后,发现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土地财政”规模对房价的促进作用越强。对此,本文认为,当前行政调控房价的手段具有局限性。从长远来看,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将财税体制改革与住房制度和土地供应制度结合起来,是建立房价调控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
  • 财政税收
    许安拓
    2018, 0(11): 15-23.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对财政本质、职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九大”的召开,将财政的认识更是提高到了国家治理的高度。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现今的财政理论相比财政实践已大大滞后也是不争的事实。财政学的许多理论问题还停留在收支平管以及通过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确定财政收支的范围等技术层面,这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中国崛起的步伐。中国的实践已经从“追赶时代”迈向了“引领时代”,再一味地借鉴西方的理论特别是财政理论已经明显不合时宜。我国财政学科建设由于受到财政现有理论的影响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笔者从对“财政”本源理念的认识以及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财政制度框架的实践入手,展开对财政理论及财政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试图为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科框架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一些探索而力尽绵薄、抛砖引玉。
  • 金融保险
  • 金融保险
    朱莎;裴沛
    2018, 0(11): 24-37.
    针对新时期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状态,笔者改进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行的金融压力指数测算方法,精心选取能够实时有效地反映中国银行、证券和外汇市场风险的若干指标作为源指标,构建了适用于中国金融市场的中国金融市场压力指数,以及银行、证券和外汇市场的分市场压力指数。选取样本期为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并划分为全球金融危机、后危机时代和新常态时期。本文运用所构建的金融压力指数识别了中国金融体系的极高风险事件,采用马尔可夫状态模型甄别了金融市场的两区制风险转变特征。此外,笔者首次尝试从金融市场风险视角去探究新时期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攀高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市场风险与EPU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金融压力会通过银行、证券和外汇市场刺激经济政策的颁布;高压力风险状态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比低压力状态更迅速持久。
  • 金融保险
    尹海员;华亦朴
    2018, 0(11): 38-49.
    笔者设计z-Tree程序模拟与真实股票市场相近的交易实验,招募实验对象并进行实验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投资者情绪是否会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以及投资者交易经验、信息披露、融资融券制度因素对这一影响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显著影响股票流动性水平,并且缺乏交易经验的投资者的情绪对流动性的影响程度更大;同时当投资者具有完全信息时,情绪对流动性之间是正向相关关系,如果投资者信息不对称,则情绪对流动性产生负面影响,乐观投资者情绪反而对市场流动性起着抑制作用;在进一步加入融资融券机制后会显著放大投资者情绪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效应。笔者利用实验经济学手段从微观视角剖析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效应,对深入认识投资者情绪、股票流动性的波动规律以及两者关系等问题有一定启示。
  • 金融保险
    范方志
    2018, 0(11): 50-57.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特别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相对城市金融发展落后,但农村与城市金融监管标准大致相同。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着重提出,要“改进农村金融差异化监管体系”。当前农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刚性监管对金融资源配置形成约束、农村金融监管方式与手段单一、农村基层金融监管力量薄弱、适应农村特点的金融监管体系尚未形成。实施差异化监管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农村金融脱虚向实、促进资本要素回流农村、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稳定,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方案。未来需要从监管目标、监管主体及对象、监管依据、规则等方面构建农村金融差异化监管体系,更要从政策、人才以及资金等方面给予农村金融差异化监管政策的实施保障。
  • 财务会计
  • 财务会计
    赵艳;张云
    2018, 0(11): 58-70.
    笔者以2009—2014年存在其他综合收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管理防御理论纳入分析框架,研究其他综合收益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他综合收益与高管薪酬显著正相关,正值其他综合收益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显著大于负值的其他综合收益,存在“重奖轻罚”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防御程度高的管理者会选择“风险规避”的防御路径,即较高的管理防御程度弱化了其他综合收益与高管薪酬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其他综合收益在净利润基础上为考核管理者业绩提供了增量信息,但也为管理防御提供了操作空间,导致高管薪酬未能恰当利用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本研究拓展了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对业绩报告改革背景下高管薪酬机制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为我国综合收益报告的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 财务会计
    杨棉之;张涛
    2018, 0(11): 71-81.
    平滑收益是管理层基于有效契约理论的会计信息传递,还是基于机会主义理论的自利行为?本文以2007—2015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平滑收益与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公司内部,平滑收益与未来股价崩盘风险显著负相关,即平滑收益有“崩盘抑制器”的功能。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股权制衡度越高时,平滑收益与股价崩盘风险的负相关关系越显著。本文拓宽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研究,同时为平滑收益的经济后果提供了增量的经验证据,对于深入理解平滑收益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的角色、有效防范股价崩盘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理论经济
  • 理论经济
    潘海峰;张定胜
    2018, 0(11): 82-95.
    笔者建立五种信贷约束指标,综合考虑房价及溢出效应因素,选取2005年至2016年的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了空间相依性和聚集性特征,考虑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及非对称因素,构建五种不同权重矩阵,采用空间面板模型进行估计,确定不同因素、不同权重下的最优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空间依赖性对经济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模型和权重下空间溢出效应系数的方向和显著性具有一致性,综合考虑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及非对称影响因素的空间权重效果最好;广义信贷约束及狭义信贷约束均与经济增长之间无显著的影响关系;信贷约束结构中,短期信贷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中长期信贷与经济增长无显著的影响关系;房价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
    安贺新;刘备;汪榕
    2018, 0(11): 96-106.
    在体验经济时代,游客对旅游商品和服务体验的追求给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变化,体验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的主流。游客体验作为一个关键的价值决定因素,影响着游客的最终购买决策。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旅游目的地游客购物体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笔者在梳理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目的地游客购物体验影响因素结构模型,并以北京、云南、四川部分旅游景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游客购物体验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发现,游客个人因素包括游客的性别、学历、收入等都会影响游客的购物体验;旅游目的地的商品、销售环境、购物服务及其文化因素对游客购物体验产生重要影响。按照对游客购物体验影响的重要程度,旅游目的地因素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是:商品因素、环境因素、服务因素、文化因素。这一排列顺序凸显了旅游目的地游客购物体验影响因素的独特性。针对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了旅游目的地改善游客购物体验、促进旅游购物市场发展等相关建议。
  • 国际经济
  • 国际经济
    刘方;安娜斯卡西亚·斯拉瓦
    2018, 0(11): 107-116.
    笔者建立了一个包含四种不同类型交易者的协同演化市场模型,包括噪音交易者(noise trader)、从众型交易者(herd trader)、采取少数者博弈策略的技术类交易者(techgame trader),以及采用基因编程这种智能化方法的技术类交易者(TechGP trader)。当国外金融市场发生危机时,国内市场的某些技术类的交易者会因为一种“压力”机制转变其自身的类型,变成从众型投资者。这些从众型的交易者的决策依据是危机时普遍的市场情绪,而不是其他基本面的因素。笔者通过模拟四种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发现:危机时从众心理被压力强化,国内从众型交易者越来越多,同时股价受国外市场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外国金融市场的危机逐渐传递到国内。模型仿真得出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估和预测国际金融市场间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从而未雨绸缪,防止国际金融危机传染发生。
  • 公共管理
  • 公共管理
    李海明
    2018, 0(11): 117-128.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背景下,研究供方诱导需求是否存在及其程度,对于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增长、避免不合理医疗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关于供方诱导需求,国外卫生经济学领域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国内鲜见规范的定量分析,本文使用CHARLS调查数据进行量化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研究的不足。通过建立经典的两阶段计数模型,分别使用Logit模型和负二项截断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正常医疗需求的影响之后,供方诱导需求确实仍然存在,但影响程度并不强烈。(2)医疗服务可及性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就医的概率。(3)医疗保险能够显著提高居民第一阶段初次就医的概率,同时降低第二阶段的就医次数,这说明参加医疗保险对不合理医疗行为及诱导需求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