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使命 攻坚克难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傅振邦

勇担使命攻坚克难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


——在全国学校共青团改革研讨班上的报告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傅振邦


2016111日上午)


同志们: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刚刚胜利召开不久,在共青团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之际,全国学校共青团的重要骨干力量齐聚井冈山这片红色圣地,重温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汲取顽强奋进的心灵力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3年前,在团的十七大后我们曾在此成功举办高校共青团工作研讨班。今天我们再次会师井冈山、誓师井冈山,就是为了共商学校共青团改革大计,勇担使命,攻坚克难,以自我革命的勇气谱写学校共青团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


以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为标志,共青团正式进入“改革时间”。在全团改革的大潮中,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指示要求,团中央书记处和宜智同志明确要求学校共青团专题研究战线的改革工作、专门制定战线的改革方案,要求学校共青团走在全团改革的前列。这些关心和厚爱让我们倍受鼓舞和鞭策,也深深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近一年来,团中央学校部精心组织力量对学校共青团改革进行了系统研究部署,积极开展改革专项调研、改革方案制定以及“第二课堂成绩单 ”、中学志愿服务等重点项目改革试点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各级团学干部重视、关注和参与改革的意识已然树立,上下齐心推进改革的局面初步形成。高校、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和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已经与教育部取得一致,其中高校和中学的方案已完成决策审批程序,即将正式印发。


此次我们专门举办改革研讨班,就是要基于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领会,着眼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迫切需要,牢固树立和增强宜智同志强调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问题意识、改革意识”,在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学校共青团改革进行再动员、再研究、再部署,为改革找准方向、找到动力、找好路径,带领广大团学干部和团结广大青年学生共同推动学校共青团改革全面开展、系统深化。


一、正确认识学校共青团改革的工作基础


改革不是无中生有,更不是全盘否定过去,而是建立在继承和发扬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工作现状,既是正本清源、找准问题的要求,也是实事求是、增强信心的需要。长期以来,在一代代学校共青团人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围绕全团的事业发展、围绕育人目标,学校共青团战线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党和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共青团赢得了很多光荣,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倾心服务。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学校共青团在全团最具活力,为共青团事业整体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团的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重视关怀下,在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学校共青团继承传统、接续奋斗,紧扣时代主题,牢记使命任务,坚持创新发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1.战略定位更加清晰。党中央的很多文件、领导讲话都强调,抓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关键要把学校阶段抓住抓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席学校的团队活动,通过讲话、回信等方式对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中央分管领导同志也专门指出,学校阶段是一个人理想道德启蒙、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是青少年最为集中的场所,共青团整建制的力量主要在学校。可以说,共青团工作最有利的时期在学校,工作对象最集中的在学校,工作力量最集中的也在学校。根据党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团中央书记处和宜智同志明确提出,学校共青团在全团工作中处于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巩固,学校共青团“三性”的战略定位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已经在全团形成共识、得到认可,各条战线、各个层级的团组织对团学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协作,为学校共青团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顶层设计更加明确。团的十七大之后,依据《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共青团工作五年发展纲要》,专门制定了《学校共青团五年规划纲要》,对一个时期内的学校共青团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安排,紧紧围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一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鲜明提出“四位一体”的钻石模型,即从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维护、组织提升等4个方面入手,不断服务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奋力实现中国梦。规划纲要从战略的、宏观的视角为学校共青团提供了基本指向,提升了整体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同时,我们大力加强制度供给和规范化建设,对学校战线历史上下发的各类文件进行认真梳理,实行“废、改、立”,以团中央、全国学联名义或联合教育部等部委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创业、加强学生社团管理、推进“三走”、组织发动中学生志愿服务等多份重要政策文件,累计编写出版10余本专项工作教程读本,加强了对工作特别是对基层的直接指导。


3.活动品牌更加响亮。几年来,学校共青团的品牌活动在传承中有深化,以创新推动发展。比如,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和新的时代背景,针对青年学生现实需求,我们积极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活动,全新推出“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和职业院校“挑战杯”,大力推广“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三走”活动,成功创办“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中央国家机关(“紫光阁”)大学生实习计划、“中国电信”大学生奖学金暨寻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劲牌”高职学生奖学金、寻访最美中学生等项目。同时,“青马工程”、“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等工作得到深化和提档升级;还与北京科技大学合建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推动了学校校共青团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创新品牌的破茧而出和传统品牌的内涵提升,使新时期的学校共青团工作更具时代感和感召力。


4.组织建设更加扎实。这几年,我们将加强基层基础基本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力量之源,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在中学和中职学校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在高校团支部推进“活力提升”工程,规范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活动开展,各级组织推出了多种形式的“活力团支部”创建活动。再比如,经过几年摸索,我们大力推动制度创新,进一步明确团代会、学代会和团学组织在中学和高校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逐步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进一步确立了共青团在各类学生组织的地位作用、促进了校园内各类学生组织协同发展。我们还胜利召开了全国学联二十六大,首次开展提案工作,首次分类设立专门工作委员会,指导支持学生会组织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5.工作机制更加健全。从团中央学校部层面,积极探索“职能处室+专业中心+分类联盟”的工作模式,相继成立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全国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中心、全国青少年足球文化与发展中心等,成为重点工作的专业支撑平台;推动成立全国理工类、政法类、财经类、农林类院校以及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联盟和中职、高职、技工学校团委书记联席会议等,这些新创组织形式已成为正式层级组织的有益补充和有力支持。近年来,团中央学校部还建立与50所高校、50所中学、100所中职学校的直接联系工作机制,同时不断完善整个战线的工作考核通报、信息报送、专题推进等机制,从机制牵引的角度强化工作推动。此外,在2014年专门部署开展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实施了489项创新试点项目,起到了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促进作用,也为此次学校共青团改革积累了很多经验做法,前瞻性地作了必要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6.队伍建设更加有力。团的十七大之后,我们旗帜鲜明提出了打造忠诚、担当、专业、干净的团学干部队伍,着力抓住“关键的少数”加强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学校团干部五年培训工作方案,推动形成全国、省、校三级培训格局,每年共培训20余万人次;开展选派高校团干部和青年教师到基层挂职、全国中学中职团委书记职业技能竞赛等工作,帮助团学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完善能力素质。落实中央有关部署,组织团学干部参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团学干部如何健康成长”大讨论等,帮助团学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强化政治素质。落实全团“8+4”“4+1”“1+100”和大宣传大调研等要求,部署推进“驻校蹲班”等工作,帮助团学干部加强作风建设、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7.网络转型更加主动。响应全团“向网络进军”的部署,精心制定学校共青团网络新媒体战略转型路线图,早在20141月即专门召开福州会议,发出“福州宣言”,此后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按照全团要求,在1200余所高校开通“青年之声”平台,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网络宣传员等队伍。在高校中发起成立高校网络文明促进会,构建微信、微博、网站、APP应用等学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团中央学校部的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超过150万),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热点事件制作传播优秀内容产品,设计开展“两会E提案”“团歌新传唱”“不接受南海仲裁裁案”“就业服务季”“三走线上跑”“指尖正能量”等线上活动。各级团学组织也结合实际建立团属的新媒体运营中心等专门工作组织,战线的工作联动互动、众筹共享优势逐步凸显。几年来,内容产品等方面不断开括,线上线下工作得到有机融合、整体协进。值得指出的是,团中央学校部微信微博的影响力在全团乃至全国政务新媒体平台中都名列前茅。


8.资源保障更加得力。近年来,一方面,团中央及各级团委主动加强与教育、人社等部门的深度合作,通过联发文件、联合督导、联动推进点方式,从政策、资源、环境等方面为学校战线争取了更多保障支持。另一方面,各级团组织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与学校共青团工作实现有效对接和有机融入。团中央学校部3年来结合大学生就业创业、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三走”、“自强之星”寻访、电信奖学金评选等工作,累计争取近3亿元社会资金的支持。同时,积极探索依托有关高校成立专项工作中心,如依托北京科技大学成立的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运转很成功,积极开展专题理论研究课题发布和成果遴选,为学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学校团干部学习成长提供了学术平台。


总之,在学校共青团广大团学干部和各级团学组织共同努力下,近几年学校共青团工作实现了全方位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团学工作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认可度也有所提升。当然,对于学校共青团在工作、组织、队伍等方面亟待破解的难点问题和重大课题,我们更需要用自知之明,清醒认识缺点和不足。讲这些成绩,并不是为了炫耀,更不是找高枕无忧、“高位徘徊”的借口,而是在共青团改革的重点关口,正确认识工作基础,不妄自菲薄,要更加坚定信心,凝聚全体团学干部真心拥抱改革的“心气”,激发全体团学干部积极参与改革的“勇气”,打造全体团学干部赢得改革攻坚的“底气”,营造全体团学干部合力推进改革的“生气”。学校共青团曾经铸就辉煌,新的时期我们要信心满满、满腔热忱地肩负责任,共同做好学校共青团改革这篇大文章,敢于开创新的辉煌。


二、正确把握学校共青团改革的内在逻辑


宜智同志多次强调,关于“为什么改”是共青团改革的逻辑起点,是广大团员青年团干部必须搞清楚的最基本的问题。对于学校共青团,就要深入领会中央精神和全团部署,注重把握时代背景和形式要求,立足学校共青团的工作基础,结合学校共青团的特点实际,认清学校共青团改革的内在逻辑,以此作为实施好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我想从四个方面、用八个字来谈一下体会和思考。


1.提“纲”:认清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团中央改革方案精神的必然要求。纲举才能目张,这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位置,胸怀更大格局,充分认识到这次共青团改革的重大意义。明年,将迎来建团95周年。一直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为民族独立解放、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事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共青团能否始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员令。去年,党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召开首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吹响了新时期群团改革发展的号角。共青团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与党有着特殊的政治关系,责无旁贷在群团改革中应该有更多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团建是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党建就是要抓团建,党建要带团建。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必须跳出局限的、传统的视野,清晰看到这一次共青团改革,绝非仅是团中央自己的事情,而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任务。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来看,共青团改革作为群团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部分。


经过周密部署、科学论证和审慎决策,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印发《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82日,中央各大媒体对《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在去年11月启动沪、渝群团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今年8月,中央改革办对省级群团改革作出部署。共青团改革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在《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中,分4大类、12个领域对改革进行了谋划和部署,其中既确定了解决“四化”特别是脱离青年的问题、增强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尊重青年主体地位、夯实基层基础等重大改革方向,又提出了扩大团的代表性和光广泛性、建立直接联系服务引导青年制度、建立专挂兼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网上共青团”建设、团员先进建设等重大改革举措。方案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共青团工作领域的权威指导,高度凝聚了团内外方方面面的智慧,积极回应了新时期共青团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宜智同志明确要求,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确定的举措体现了改革的目标和大方向,全团都要做,各系统的改革方案也应包括这些内容,尤其强调学校共青团和学联要制定专门的改革实施方案。正因为学校共青团是全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学校共青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我们更要迎头而上、主动作为,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落实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要指示,坚决执行好团中央关于改革的统筹部署,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决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群团工作部署以及全团改革总体安排上来,时不我待,机不再来,必须将改革视为重大政治机遇和宝贵工作机遇。这是学校共青团改革最重要、最本质、最基础的逻辑起点。


2.乘“势”:认清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是配合国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局,有机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客观需要。之前我曾多次阐释一个观点,对于我国的国民教育事业而言,学校共青团扮演的是国民教育战略配合者的角色。学校里的工作主角、主力和主导一定是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某种程度上是从属和配合的角色。有的同志会讲,既然共青团处于配合地位,又说学校共青团在学校教育阶段这么重要,这是不是相互矛盾?我觉得毫不矛盾。首先,教育系统和共青团同心同向,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目标都是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点是高度一致的。其次,教育系统工作和共青团工作互通互融,相得益彰。教育系统按照教学的规律,主要从规范的课堂教学入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实现全面发展,而共青团则凭借鲜明的政治属性和组织优势,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引领、价值引领和成长服务。二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再者,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方向,共青团的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社团育人代表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公共生活政治实践素质、社会交往社会融入能力、创新创业创造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完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但学校共青团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设计和开展,依附于系统的教育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新部署,集中反映了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也对教育事业发展明确提出了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等方面的攻坚方向和重点措施。这些都极大拓宽了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内涵与外延。比如,在高校,更加重视围绕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加重视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更加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全面发展等,为共青团服务第一课堂教学、深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广阔平台;在中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开展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志愿服务等团学活动进一步融入国民教育格局带来了良机;在职业院校,国家相继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等有关文件,重视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育,职业教育迎来更大发展也势必为职业院校团的工作带来更多发展空间。应该说,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委学校共青团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自身改革、推进各项工作,创作了机遇、条件和空间,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和窗口期。近期现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提出,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质、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这对我们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找准定位、抓住机遇、发挥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作用。借势、乘势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是我们谋划和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应有的逻辑遵循。


3.把“脉”:认清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顽疾痼瘴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正确选择。20136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时就鲜明提出共青团面临的两大战略课: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不足、共青团工作的有效覆盖面不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共青团存在的问题。这一次的《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也直接指出了共青团工作和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团中央机关存在“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现象,部分团员光荣感不强、“团青不分”,团组织对青年带动作用不够,团的先进性体现不明显,等等。相对而言,学校共青团有着较好基础,但绝不意味着这些问题就没有体现,就可以“独善其身”。面对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网络技术革命、教育教学改革、青年学生特点变化,学校共青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与党中央的要求、青年师生的期待、从严治团的标准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比如,脱离青年学生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有的团干部觉得我们天天和学生一起,怎么会有这个问题,但其实“身”在并不代表“心”在,“形”在并不代表“神”在。这几年有一些基层来信反映,有的学校团委往往以监管者的身份发号施令,让学生感到疏远。比如,服务水平不够,“有教无乐”“有乐无教”“二八现象”等老问题还没有根本改观、有限的团学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如不着手解决好,学校共青团工作还会陷在所谓“徘徊”的境地。比如,组织活跃和团员先进性发挥的问题较为突出。共青团有8900万团员、380万个基层团组织,组织资源是共青团的重要资源,组织能力是共青团的核心竞争力。对学校共青团来讲,“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影响、有影响无覆盖”等现象不小范围内存在,团学化过高、先进性不足,这些都是困扰我们的大问题。比如,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学校共青团不是孤立的、封闭的,其发展需要规范化建设、团教协作等方面机制创新来推进,目前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欠缺。如果存在的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学校共青团将面临更严重被学生边缘化、被学校边缘化、被社会边缘化的现实危险。这是危言耸听吗?不是。我们要始终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学校共青团到底为青年学生和国民教育创造了多少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把握脉搏,对症下药,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冲破利益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才可能使一些长期困扰的、惯性使然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得到解决。这是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的逻辑途径。


4.明“局”:认清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是啃硬骨头、涉险滩,开创未来攻坚克难的历史担当。改革有其艰巨性、复杂性和战略性。鲁迅先生有言:“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实在见了成效之后”。改革从来都是深刻的革命。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现在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三十多年前。”历史的站在战略全局看,党正在领导我们进行一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就是着眼中国梦总任务,为新的伟大斗争伟大征程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和强大前进动力,其总目标是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领导下的共青团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的改革,是刀刃向内的改革,是奠定未来发展格局的自我革命。作为全团改革的一部分,学校共青团改革要动真碰硬,做出实质性的利益关系调整和工作变革。这是学校共青团改革要认清的历史逻辑。


当前,对于学校共青团而言,一直以来的“缝缝补补”已经在“术”的层面对浅层的问题进行修正调整,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然而,本次改革是系统而深刻的变革,不是一般化的“缝缝补补”,因而格外艰巨而复杂。为社么说艰巨?是因为我们的改革面向的是诸如吸引力凝聚力不足的“老大难”问题、诸如工作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诸如支部活力不住影响力蜕化的硬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源头上、制度上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为什么说复杂?是因为我们的改革是系统性的全面深化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方面环环相扣、相互交织,如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改革牵涉面就极广。如何做到全面协调、有序有力,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不是简简单单几个肇事就可以解决的。但是,不管困难有多大、任务有多重,我们要始终明白一个道理,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才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改革是学校共青团的生存发展之道。当前,内外环境和主客观条件都为学校共青团改革提供了良机,只有通过改革,学校共青团才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新的历史时期,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感召下,学校共青团作为共青团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善于从根本问题出发,全力推进改革,才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学生群众基础,才能切实承担起团结带领青年学生跟党走的使命任务,才能不断彰显团学工作的时代内涵和重要价值,才能实现新的历史性的跨越发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勇敢地负起改革攻坚的历史担当,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是我们的“长征”。


三.正确理解学校共青团改革的核心精神


推进改革不仅要认清基础/理解逻辑,更要把握内容要求、真干苦干实干,要有具体切实的举措,要全面、准确、透彻地把握学校共青团3个改革方案的有关精神。团中央学校部的同志还会就改革作具体的解读说明。这里,我主要从整体上介绍一些情况、交流一些想法。


(一)3个改革方案的基本情况


实际上,去年中央4号文件下发特别是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后,团中央书记处在改革的相关工作谋划和部署中都把学校作为重中之重。党中央学校部作为具体负责部门,自2015年下半年起牵头实施《方案》制定工作。一是专项组织推进。成立《方案》起草小组,有我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团中央学校部、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负责同志及大中学校团委书记和部分专家、学生,分为文字起草、政策研究、制度梳理、基层调研等4个工作组,在团中央书记处领导下进行方案起草制定工作。二是专题研究起草。及时学习中央有关指示、团中央书记处整体部署,并结合学校共青团实际,就《方案》框架、主要内容等进行反复研究,先后修改近30余次。三是专门征求意见。分别在北京、上海等地召开学校党政负责同志、团学干部、学生代表、青年教师等各类征求意见座谈会近40次,实地征询1000余人意见建议;通过书面方式请各省级团委、学联和部分学校团委提出意见,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还面向43个全国学联主席团单位、199个全国学联委员会单位征集了意见建议;同时通过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面向广大青年师生问需问策。经20161月、6月两次团中央书记处会议专题审议后,形成3个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稿,7月至8月专门征求教育部意见,目前已走完报审程序,正在会签。


《方案》的起草制定,立足“强三性”,聚焦“去四个化”,力求直面问题、抓住根本,解决突出矛盾,着眼长远发展,主要有一下几个考虑。第一,充分结合学校共青团的实际特点,力求《方案》分门别类、有效指导。考虑到高校、中学和中职学校共青团学联学生会组织虽有共性,但是在工作对象、载体、方法等方面还不尽相同,在决策程序上不尽相同,因此为保证改革措施更准确、更有针对性,在制定方案时并没有一以概之,而是充分尊重差异性,起草制定了现在的3个方案。第二,贯彻落实全团改革精神和要求,力求《方案》方向不偏、步调不乱。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中央四号文件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是做好学校共青团改革工作的根本遵循,团中央改革方案是学校共青团改革工作的具体依据。第三,尽力考虑与教育部门的配合衔接,力求《方案》同频共振、形成合力。积极适应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形势,注意打开“端口”,主动寻求合作,努力在融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大局中谋划改革,在服务立德树人中心任务中设计改革。第四,积极吸纳各方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意见建议,力求《方案》响应呼声、回应关切。在《方案》讨论修改及征求意见过程中,青年学生通过网络、座谈等形式给予关注并提出很多意见,为《方案》起草提供了重要参考。第五,立足解决重点难点和机制体制问题,力求《方案》建章立制、突破瓶颈。《方案》聚焦脱离青年学生群体、先进性不足、吸引力凝聚力和有效覆盖面不够等突出问题,努力通过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在关键环节有所突破。


从框架上,《方案》共分3个板块。第1个板块为总体要求,主要包括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第2个板块主要聚焦具体的改革措施;第三个板块是方案的组织实施。总体上看,《方案》体现了几个特点。第一,注重基层基础。既突出顶层设计和推动,也强调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实现“上下联动”。第二,注重问题导向。《方案》不同于一般性的工作部署,尽量避免面面俱到,努力扣住主线、抓住主要矛盾,找到核心问题“对症下药”。第三,注重类别统筹。《方案》兼顾高校、普通中学、中职学校等各类学校,针对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既有共性要求,也突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举措。第四,注重层次兼顾。改革是面向整个战线、由上及下的,《方案》努力做到分层分级,明晰每一级团组织的关键任务,强调了领导机关应该做什么、基层组织应该做什么。第五,注重可做可评。《方案》不泛泛谈思路、谈意义,对于改革项目任务的实施路径作了尽可能明确的说明,既强调过程考量,又突出结果评价。


(二)学校共青团改革的本质要求和核心要义


1.关于学校共青团改革的目标宗旨与根本遵循。一是对准一个目标。在去年召开的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鲜明指出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改革是为加强学校共青团工作,尤其是加强和改进提高高校及中学中职团的工作。是否有利于更好地夯实基础组织力量,是否有利于更好地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学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这是学校共青团改革必须牢牢把握的目标宗旨。二是走准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群团工作领域的具体展开,是对党的群团工作长期奋斗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这条道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服务群众工作生命线,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各群团要将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所联系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相统一。“六坚持”和“三统一”是改革的宗旨,昭示着学校共青团改革是有道路的改革、是有自信的改革,是有坚强保证和不变方向的改革。三是瞄准三个重塑,要保持和增强学校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我个人理解,就是要实现对学校共青团的价值重塑、组织重塑、制度重塑。要通过改革,是学校共青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战略使命更加凸显,是包括学校共青团领导机构、干部制度、基层组织等在内的纵横交错的组织体系更加科学、更具活力,是包括党与团、团与教、团与学校、团与团员、团与学生、上级与下级团组织等各方面的基本关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四是况准四维格局。在党中央领导下,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团中央改革从调研酝酿到系统谋划,从先行先试到方案确定和全面实施,全团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形成了“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工作格局。学校共青团推进改革的各项举措都要在这一范畴内、在这个整体部署中,要在不折不扣落实好全团部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战线的特点和实际,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2.关于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聚焦指向和主要内容。宜智同志强调,共青团做的是青年工作,工作和服务对象是青年,改革必须惠及青年,让青年有获得感,进而团结凝聚青年跟党走,真正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为此我们提出要通过这次改革,使学校共青团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得到切实增强,脱离青年学生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提高。总体而言,学校共青团改革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方面有所突破。比如,改革完善学校共青团领导机构设置、改革団教协作领导体制、完善团学组织制度、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完善各级学联组织体系等,这些举措是从机制上、源头上进行改良和优化,努力使团学工作机制更加顺畅。二是在夯实基层基础基本建设方面下更大功夫。比如,通过严格发展团员制度、健全团员教育管理制度、彰显先锋模范作用等加强中学共青团工作先进性,构建当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等,希望通过改革使这些薄弱点和难点问题能够有较大改观。三是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上进一步改进提升。比如,创新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途径、在中学建立健全以志愿服务及社团活动为核心的实践育人制度、在高校推行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等。这些举措,有的是以往在做但没有做好的,有的则是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要求、学生发展需求作出的新的安排,就是希望使学校共青团工作更具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四是在团学干部选配使用培养方面的制度设计。比如,完善团干部选配使用机制,加大能力作风等方面培训力度,优化团干部校内外转岗、职级晋升等发展机制,希望通过改革使团学干部能够以更饱满的精神、更扎实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五是在团学工作资源保障方面争取更多支持。比如,进一步落实好“党建带团建”,保障团学工作的经费、长笛、设备等,希望通过改革是学校共青团的环境、条件更为有利。


3.关于学校共青团改革几个重大问题的说明。


第一,关于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在这次的改革中,我们明确提出要在党领导下,构建“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所谓“一心”,就是共青团在各类学生组织中必须处于核心地位和作用,不能够动摇、不可以偏差。所谓“双环”,第一个“环”是学生会组织,要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第二个“环”是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学校团委要加强对学生会组织的指导管理,确保学生会组织依法依章程独立开展工作,要切实承担起对学生社团的归口管理职责,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为什么我们这么提?“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从我国国情来讲,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坚定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团学组织领域同样要摆在核心位置。只是近几年,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有的学校,学生会“自立门户”搞自治,脱离了团组织的指导,为学校一直独立的力量,出现了很多方向性的问题;有的学校,学生社团完全独立于团组织之外,与学生会并驾齐驱、分庭抗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需求,但也成为一些政治问题出现的源头。这些问题把握不好,脱离了共青团领导知道的学生组织就可能如“脱缰野马”,会留下重大隐患,这在历史上也曾有过教训。


第二,关于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不能让群众当配角、当观众。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在哪?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应该能够成为团学工作的主体中心。要让学生对团学工作更有话语权、直接参与团的工作,组织活动请学生一起评议。所以,我们提出要旗帜鲜明坚持扩大团内民主,团代会、学代会要增强代表性,提高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畅通代表参与渠道,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度;推行和落实基层团支部直接选举,保证每一名学生的民主权利;要建立健全学校共青团工作活动开展“众创众筹众评”制度,等等。宜智同志曾强调,共青团改革的成效,就是让青年有获得感,这是评判共青团改革成败的重要依据。对学校共青团来讲,团学工作做得好与不好,根本上要考团员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只有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巩固提升,团学工作才算得上真正的正本清源、回归本元。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应该成为团学工作的客体中心,要更加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迫切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书本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已经不是青年学生的全部需求,他们在创业创新、身体素质、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方面表现出了更强烈的需求,团学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为此,我们着重提出要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要把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中学共青团的基本职责和重要载体。同时,也希望通过改革,完善维护高校学生权益的组织化渠道和机制,改变这方面工作较为薄弱的现状,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当好青年学生的代言人。


第三,关于直接联系服务引导青年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群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实质是脱离群众”。解决脱离青年学生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以往相对封闭、单一的运行机制,与广大青年学生建立直接联系,面对面与他们交流、为他们服务,进而实现对他们的引导。一段时间来,团中央带头立行立改、先行先试,探索建立“8+4”“4+1”“1+100”等团干部直接联系服务青年机制,在暑期进行集中的“走转改”大宣传大调研,这一系列举措成为全团直接联系服务引导青年的有机统一整体.对于学校共青团而言,由于长期惯性思维和传统工作方式,在不知不觉间与青年学生的距离越来越大,青年学生对于团学组织的依赖度和信任感也有很大减弱.调研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有的学校曾做过调研,当你有困难有问题是找共青团的比例大概只有3成左右;有的学生认为团委就是学校的行政部门,和教务、后勤等部门没有什么区别,等等。虽然因为学校建制、学生学制等原因,学校共青团与学生的物理空间相对固定、直接距离也不太远,但是“四化”现象、脱离青年学生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所以,我们提出学校共青团在落实全团要求的同时,要制度化开展“驻校蹲班”直接联系学生团支部和青年学生活动。应该说,这些举措还不足以实现对青年学生的直接联系服务,还需要我们对既有工作加强推进改进,对新的办法进行研究探索。


第四,关于团学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改革。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澄清的是,很多人说团的岗位指数要大幅削减,一直很多学校领导也在延吉要减少或者限制学校团委的编制。事实上,这次团中央改革方案中提出的建设专、挂、简直干部相结合的机关干部队伍,最核心的思想是“减上补下”,学校团委基层不仅不应该削减力量,而应更多充实力量。所以在这一点上,大家不要误读政策、乱做揣摩,也要将这方面的改革精神及时向学校领导做好汇报。这次关于团学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改革,主要包括配备、培训、考核使用等方面。特别强调了在高校要打造专、挂、兼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注重从青年教师中、从学生骨干中选任兼职或挂职干部;在中学,在争取实现团委书记岗位专设、人员专设的同时,普遍建立里青年教师和学生兼职团干部制度。特别强调了要建立完善全国、省、高校分级培训体系,同时要为学校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交流培训等方面搭建机制平台。同时,还要格外关注学生团干部队伍,建立健全选拔考核、培养实用、淘汰退出等机制,坚决打掉小官僚小圈子习气,努力打造政治上忠实可靠、学业上成绩优秀、品德上知行合一,领导力强、公信力高的学生骨干队伍。此外,威力凸显团员先进性建设,此次改革还对团员发展和从严教育管理、发挥先进模范作用作了具体规定,强调要求按照坚持标准、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提高发展团员工作科学化水平。


第五,关于“网上共青团”建设。适应互联网时代凝聚青年的现实需求,大力推进“网上共青团”工程,是党中央交给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团正在以“智慧团建”和“青年之声”为重点,大力建设工作网,互联网,服务网“三网和一”的“网上共青团”,努力实现团网深度融合,团青充分互动,下上线下一体运行。互联网正在不可逆的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成长,如果以前仅把网络新媒体作为工作的工具或手段,那现阶段就要构建信息化条件下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形态新方式。所以我们提出,学校共青团改革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实现网络战略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理念和整体格局。重点要进进一步建好“青年之声”平台,努力使其反映青年师生呼声,回应青年师生诉求,维护青年师生权益,服务青年师生成长;要配合好全团“智慧团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要进一步提升学校共青团网络新媒体运用能力,建好新媒体阵地集群,工作队伍,研发和推广优秀内容产品特别要强调,学校共青团要在网上舆论引导和斗争方面继续做好工作,要研究和把握舆论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六,关于团教协同机制的改革创新。有一个规律值得大家注意,就是一个地方的学校共青团工作抓得好,可能有很多方面经验,但有一条共性经验就是团教协作都抓得很实,团和教能够深度融入,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学校共青团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工作空间在学校,共青团和教育工作可以说永远处于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状态,离开了教育部门在党建、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学校共青团的工作将举步维艰。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主客观的原因,很多地方的团教协作还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各自为战、“两张皮”的现象,也使很多团学工作工作开展不利、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这次改革,我们希望突破的一个重点就是构建更加科学、更有力度的团教协作机制。在全国和省级层面,我们提出由共青团组织和教育本门共同成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加强工作统筹指导和监督;在地市级和县级层面,我们提出可以考虑河南郑州、甘肃张掖等地的经验,探索成立教育团工委等团教协作组织机构,建立团组织和教育部门之间常态化的团教沟通协调机制;在校级层面上,我们提出建立学校团委与德育部门合理分工、有效协作机制,等等。这些都是希望自上而下在各个层级都找到团教协作的办法,进而形成团教协作的体系和合力,对于学校共青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七,关于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领是学校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学校共青团改革,必须始终突出这个第一位的任务,坚持全战线、各领域齐抓思想政治引领。总体上,要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客观规律,改革创新思想引领工作面向不同类型学校、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精神需求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在中学,要深化“与人生对话”“彩虹人生”“14岁集体生日”“18岁成人仪式”等活动内涵,发挥中学生团校和业余党校、团主题活动,课教育的思想引领功能;在高校,要开展“四进四信”“争做‘六有’大学生”“与信仰对话” 深化实施“青马工程”,注重利用新媒体创作传播优秀内容产品,同时注重典型引领、发挥朋辈教育作用。


(三)辩证处理好改革中的若干关系


学校共青团改革是系统性工程,需要我们以全局视野、辩证眼光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全团改革“共性”与学校共青团改革“个性”的关系。在党中央领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团中央改革从调研酝酿到系统谋划,从先行先试到方案确定和全面实施,全团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深入研究谋划了共青团改革的重大课题,提出了相应举措。学校共青团要注意与全团改革一脉相承、不“抢跑越位”,同时针对自身问题、求“妙药良方”。比如,针对共青团存在的“四化”问题、脱离青年的问题,全团提出要改进机构设置、改进干部选拔方式,以及“大宣传大调研”“8+4”“4+1”“1+100”等要求。学校共青团也专门提出了制度化开展“驻校蹲班”跟团支部和青年学生活动,但有自己的特性特点,不是简单的照搬全团规定。比如,全团在改进领导体制和机关运行方式等体制问题上作了重要部署,学校共青团专门在建立健全团教沟通协调、团学组织制度、团学工作开展、资源保障等方面机制提出了一系列举措,着力破解长期困扰的难题。总之,学校共青团改革要在充分把握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前提下,既围绕全团统一要求、有突出学校特点,既服务大局、又改进自身,努力在全团改革上走在前列,在解决制约学校共青团发展的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


2.处理好学校共青团领导机关改革与基层组织改革的关系。学校共青团改革是面向整个战线、由上及下的,而不是仅涉及某几类群体、某几个层级的问题。在具体研究改革事宜、制定和执行改革方案时,也要充分考虑层次兼顾的问题,努力做到分级分层,明晰每一级团组织的关键任务,强调领导机关应该做什么、基层组织应该做什么,各有任务、各有侧重。对于领导机关而言,应当成为战略指挥部、成为中枢神经元,重要的是多做顶层设计,从源头上打通“肠梗阻”问题,为基层提供更多的平台支持和资源报保障,比如,我们提出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团学指导丛书和“慕课”资源库等加强工作标准化和知识化管理,等等。对于基层组织而言,应当成为基础夯实点、成为活力迸发源,重要的是把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化”为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在具体的面对面、点对点的实施中多下功夫。比如,落实好发展团员的程序标准,做好团员教育管理的日常工作,保证基本组织制度和生活制度执行落实到位,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等等。总之,要在学校共青团改革过程中树立上下一盘棋的意识,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机结合,即做好顶层设计,又发挥基层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和生动局面。


3.处理好突出重点、攻坚克难抓改革与强基固本、久久为功推工作的关系。现在,改革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但也不能以改革为由把原来手里的工作放下,要保证推进改革和日常工作“两条腿走路”,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不要落。“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我们在推进改革时,要注意改革本身的辩证关系,有的改革事项可以马上部署,马上落实,有的甚至可以短时间就显现成效;但对待更多的改革事项,要保持头脑的清醒冷静,持之以恒、长期不懈地抓,要经过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坚持才可能有根本改观。对于重要的急迫的事项,我们要立足当下,狠下功夫,不抓出实效绝不放手。比如,我们推出的直接联系服务引领学生的一系列举措,是解决脱离学生根本问题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而对于基础的、基本的事项,要着眼长远、循序渐进,做好打持久仗的准备。比如,中学共青团“强基固本”工程和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可能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推动才会有效果。总之,我们要以辩证的态度正确处理好抓紧改革工作与推进常规工作、突出重点慢点与打基础抓根本的关系,有先有后、有急有缓,确保学校共青团的改革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4.处理好优化环境、加强保障与自我奋斗、激发内力的关系。环境和资源的保障是能干事、干成事的必要条件。我们在调研中也经常听到基层团学干部的一些呼声,有的是涉及经费、场地方面的保障,有的是涉及考核评估、工作协同的制度保障,有的是涉及考核评估、工作协同的制度保障,有的是涉及工作认可、发展出路的地位保障,不一而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改革,可以在团学工作的环境和保障上能多一些政策和制度层面的“硬通货”。比如,我们在最初研究指定改革方案时,就考虑要与教育部联合下发方案,从教育行政的力量和资源中找到学校共青团的重要支持和依靠;我们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党建带团建,将学校团建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必须意识到,客观的改良改善永远替代不了主观的努力和奋斗,切忌把问题全部推给客观,寄希望于客观条件变好就可以实现根本改观。要充分认识到,只有自己调动内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认真地,踏实地,努力地把事情做好,才有更大可能得到党政领导,教育部门,青年师生,社会力量等方面的认可和支持;在环境得到改善,有了资源支持的情况下,就更要加倍珍惜,更加主动作为,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不辜负这些支持帮助,否则再多的支持,再好的保障也是“明月照沟渠”。学校共青团改革能否落实到学校层面的实处,高校和中学中职的团委书记们是最关键的节点,大家肩上担子重,责任大,一定要充分激发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四、正确落实学校共青团改革的部署要求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最鲜明的主题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对于共青团来讲,宜智同志曾强调,从严治团既是共青团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共青团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目前,学校共青团改革的实施方案已经确定,关键在“实施”两个字,关键在我们的广大团学组织和团学干部能否从“严”字出发,从“实”字入手,严肃认真地抓贯彻,抓执行,确保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下面,就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贯彻落实,我讲几点意见。


1、增强“四个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自我革命的勇气推进改革。改革是党和全团赋予学校共青团的重大任务和政治责任。学校共青团是在党的领导下,一定意义上代表党在开展青年学生工作,是全团工作的重点环节,关键领域。我们推进改革不是在谋自己的利,不是在做自己的事,而是要通过改革,更加全面,更加有力地贯彻党在学校共青团领域的重大部署,努力使最广大青年学生最大程度地受益。团中央改革方案的出台经过了“千锤百炼”,学校共青团改革的几份方案制定同样是“百炼成钢”。党中央的关怀,全团的重视和团员学生的期许都应当化为我们推进改革的最大自信和最强动力。广大团学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将改革的各项举措抓好抓实,挺起腰杆,不怕困难,不惧阻力,一个一个坎去攻克,一件一件事去推动。客观来讲,绝大多数团学干部对待改革都能够高度重视,认真思考,全身心投入。但通过调研走访等,也发现一些同志还是心存一些疑虑,存在思想的困惑和理念的不清,造成消极怠工的有之,徘徊观望的有之,无序行动的有之,蜻蜓点水的有之,等等。重点要克服“三种倾向”:一是认为改革是“新瓶装旧酒,老生常谈”,说的这些之前我们也都在做,也没有发现有什么效果,无非又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二是认为改革是“雨过地皮湿,涛声依旧”,肯定又是讨论研究时重要,制定方案时次要,具体实施时不要,方案一下发就万事大吉,最终也会不了了之;三是认为“隔岸观撑船,甘做过客”,觉得改革很重要,措施也很有针对性,但是推进起来短时间内也不会有效果,将来有效果时没准已经离开岗位,不愿为别人做了嫁衣。有地方学校团干部说,对于改革大家更多觉得是上面的事,存在“团员看团干,团干看书记,书记看方案”的现象。对于这些倾向的出现,从其他角度也可理解,毕竟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顽疾不是一天两天积累的,要想实现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的确非常不易。但是我想说,在党的领导下,在团中央书记处的指导下,这一轮学校共青团改革势必要对以往的顽疾动刀,势必要扭住重点不放手,不破楼兰誓不还。我们既然有幸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就一定不能辜负使命的重托,就一定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和“四个自信”,以身作则,实干兴团,就一定要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干事上,放到落实各项改革措施的行动中,努力克服这些不良倾向,真正以个人“小我”的奋斗成就学校共青团事业的“大我”。


2、注重改革方法论,以科学的谋划和务实的行动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这次大家看到的几份改革方案,是学校共青团推进改革大的方向和坐标,具体到省市及学校层面,还需要在此指引下,研究更为详细,操作性更强的具体落实措施,特别是要看准重点,抓住痛点,把握推进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切实采取行动,务求实效。在实际推进改革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组织发动要深入。这次的研讨班既是研讨,也是示范,在学校共青团改革的各方案 形式,大力抓好本地区的改革宣传和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二是方案制定要细致。要按照团中央改革方案和学校共青团改革的各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完善自身的改革实施方案。各省级团委学校部不仅要制定好自身的方案,还要督导推进本地区所有的高校团委以及具备条件的中学中职学校团委制定方案。今天在座的还有副省级城市和部分地市团委的负责同志,希望大家也要恪尽职守,守土有责,推动自身所负责联系指导的大中学校团委的改革措施。关于工作的节奏,希望大家不要等,不要靠。各省,各高校和相关中学中职学校团组织要依据学校共青团改革的几份方案,抓紧研究,积极推进自身的改革,方案要在本学期之内制定公布,工作要在明年的春季学期全面推开,已经确定的重点举措,重点项目要按照既定部署全力实施。此外,在方案的制定中,要突出大,中学校“5+5”的重点体制和制度改革项目。在高校,重点推进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团学组织机构设置和治理机制,基于“青年之声”平台构建学生权益维护机制这5方面改革;在中学,中职学校,重点推进团员发展与管理制度,团队衔接机制,以志愿服务及社团活动为核心的实践育人制度,县域团教协同机制,班级班团一体化这5方面改革。三是统筹推进要得法。一方面要尊重规律,就是要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想的深一些多一些,多悟一悟党中央对共青团改革的指示精神,多看一看团中央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对全团的重要部署,多想一想同级党委对团学工作的相关要求,多学一学兄弟单位在推进改革中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多问一问青年学生对于改革的期待和想法,深入研究遵循团学组织建设规律。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把握好节奏,分清缓重主次,尽量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看准的,相对成熟的东西,就要早做打算早安排;对于未考虑清楚的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全面思考,早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已经开始推进的改革措施,要强化过程评价,及时总结得失,不断巩固改革的成果。四是保障支持要加强。各省级团委和相关的副省级城市团委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投入,悉心督导,建立健全事实和推进改革的领导机制、组织机制、工作机制,同时争取教育部门、学校党政对改革的重视关心,为学校的基层团组织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氛围、提供最大的支持和最及时的指导。五是基石作用要突出。学校共青团改革,顾名思义,“学校”是重心,各个学校团组织是改革的基石。各高校、中学和中职学校团组织要在学校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夯实基础基本,着力解决组织涣散、活力不足、工作实效不强等长期性、重点性的难题。同时,要努力争取党政重视支持,努力为本校团组织健全、工作提升和干部培养等建立起长期的、根本的政策制度保障。


3.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紧紧依靠广大学生和青年教师推进改革。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原因就在于从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归纳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坚持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学校共青团改革同样如此。基层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我们要切实保护基层改革探索的积极性,即使挖掘发现基层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好案例、好做法,即使抓好经验交流和互促互鉴。我们必须看到,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不仅是我们的工作对象,更是我们重要的工作力量。在去年全国学联二十六大召开时,我们第一次特邀了30多位学生代表参会,他们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联大会的相关安排中,及会议结束之后大家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我本人也在这个微信群中。在学联大会结束之后,同学们通过这个群积极分享学习生活情况,分享身边的团学工作典型,分享一些想法体会,他们的“群众”视角和视野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多的思考和借鉴,我觉得非常好。在这次学校共青团改革方案研究起草时,我们就要求起草小组必须要有青年学生、青年教师的代表,邀请他们一起商量决定应该做哪些事情、应该怎么做。在后面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实施的准确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青年师生的意见建议,就是要及时总结提炼他们创造出的有效做法、新鲜经验,充分吸纳广大青年师生参与和推动改革。在全面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究竟怎样?他们到底期待什么?他们的利益如何保障?他们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看有没有获得感?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学校共青团的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同样,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挑战,就没有越不过的坎。总而言之,我们要想方设法把最广大的青年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他们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七一”讲话的结束语中强调,“19493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要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共青团跟着党走过了近95年的光辉历程,一代又一代团员青年和团干部用青春、热血和汗水书写了共青团事业的光荣篇章。“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在改革的重大关口,我们的这场考试、这次长征才刚刚开始,我们要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务实奋斗、埋头苦干。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共青团中央的战略重视和统筹部署,有教育部门的支持协同和指导帮助,有广大团学组织和团学干部的奋勇开拓和顽强拼搏,有六千多万团员师生的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学校共青团改革必将结出累累硕果。历史终将证明,只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自我革命,我们书写的不仅仅是一小段改革的篇章,而是书写了奠定学校共青团事业的未来十年乃至数十年发展格局的大文章。

神马中财 - 共青团中央财经大学委员会官方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