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fer国奖榜样|汪雨佳: 幂势既同 积不容异

发布日期:2021-11-14 浏览次数:

序言

“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这是我新生报到时收到的明信片上的内容。即将毕业的我回望短暂而充满起伏的大学生活,那些珍珠般的回忆里,既有过挑战未知的勇气,也有过害怕失败的逃避。



个人简介

汪雨佳,女,汉族,1999年2月生,共青团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7级金融实验班学生。大学三年学分加权平均分91.83分,大三综合素质评价班级排名第一。大学期间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两次、全面发展奖学金三次、学业优秀奖学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优秀结项、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一等奖、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北京市一等奖、金融学院卓越学术人才项目三等奖、校级三好学生、金融学院三好学生等。现任金融实验班17团支书,目前已保送至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金融科技方向攻读专业硕士学位。


关键词

学分加权平均分91.83

专业成绩排名第二

国家奖学金2次

校级三好学生

数竞一等奖

国赛北京市一等奖


个人事迹

幂势既同 积不容异

祖暅原理说:“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描述的是两个同高的立体,如果在每一等高处的截面积相等,则体积相等。这句话原是高中数学老师用来激励我们的,意指大家身处相同的学习环境、享受着相同的教育机会,没有理由落后于他人。如今再品,更觉得此言不虚,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气魄。

我从商学院转专业到金融学院,听说金院新设了个实验班修习金融科技,便感到欣喜无比,当下决定报名。做出这个决定纯粹是因为对金融科技的好奇和喜爱,后来我才了解到班上一半同学是转专业来的,一半是原金融学院的精英们,这意味着小小的班级竞争激烈,这也是许多同学不敢报名的原因。两年里我听过很多声音,也曾想过如果不转专业、不进实验班,是不是保研就能容易些、路就会好走些?但我始终记得老师曾说过的“高峰出在高原上”这句话,特种部队能和其他队伍一概而论么,给我一个重来的机会,我依然会选择来到这里,依然会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苦心经营。

大三下学期是我最迷茫、最焦虑的时期,我就站在人生的岔路口,站在名为“不成功便成仁”的悬崖边,想保研又没信心,考研又不甘心,三年的积累能不能达成质变在此一举。起初我表现得很狼狈,又是错过申请时间又是填错系统,第一次面试就是面对五道口的老师们,栽在了出乎意料的英语问题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断打磨自己的材料,不断回忆总结过往的经历,对自己的认识逐渐清晰深刻,对项目的准备愈发熟练充分,终于在九月幸运地圆了梦。

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有言:“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对此我深有同感。两年前我绝没有想过保研这件事,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什么清晰的目标和规划,但我知道我应该做好当下的每件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是一个崇尚踏实、注重平时积累的人,每一科最后的成绩我不强求,但每节课的时间我都会充分利用起来。我习惯于在课上专注投入、快速思考,无论感兴趣与否,我都会一丝不苟地记下关键点,力求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知识分子。我不排斥钻研的过程,至今我还能回想起从东区主教下楼时和伙伴们热烈讨论课上所学模型的场景。多少次我们在课后苦苦思索,交流观点,互相启发,这种思想碰撞探求真理的姿态才是我梦想中青春应有的模样。

我是一个简单纯粹、追求完美的人。大学三年里我积极参加了诸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课堂小组、科研课题、建模比赛等等。犹记得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时,三四天的时间里我们紧锣密鼓地翻阅文献、学模型、理数据、跑代码、写论文,一起苦思,一起通宵,一起如释重负。我很少计较自己在团队中任务量的多少,也不认为团队中存在什么脏活累活。我总是追求更好的呈现结果,任务分配后,自己的部分我会尽力完成,别人负责的部分我一样关注,有建议便直接指出,需要我出力的时候便“挺身而出”。我想一个把团队利益置于前、专注于完成好任务的人,有谁不愿意与之合作呢?

我是一个永不言弃、有着自己的倔强的人。比如,数学一向是我引以为豪的强势科目,也是我初入大学最喜爱的科目,大二的时候我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却只拿到了二等奖,心有不甘。苦等了一年,大三在繁忙的课业之余,我再一次发起冲击,终于如愿拿回了一等奖。又比如,大一时想进校合唱团没成功,大二我还是鼓起勇气报了名,于是在合唱团度过了多彩的两年。参加数竞和合唱团,不为功利,只是出于我对自己的诚实,对自己的尊重,尽管在此我仅用寥寥数语一笔带过,但它们却是我大学生涯里最深刻的记忆之一。

习近平主席有段话可谓直击我心底:“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大二起,我参加了卓越学术人才项目,跟随方老师学习系统性风险,研究一带一路。周六要参加讨论班、周日有合唱团团训,别人有着潇洒自在的周末,我却不得不留在学校。从前期大量的数据搜集、理论准备,到后期结果的调整、论文的撰写,论文改了一稿又一稿,代码跑了一遍又一遍,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返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也意味着我要始终保持思考、始终跟进反馈。然而,每当我团训结束走进夜色中,耳畔总还回响着纯净神圣的合唱声,全身的疲惫仿佛都随着晚风一一飘散。

《银河补习班》里说:“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应该均匀地散布在他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应该像棵树一样,在平凡的每一天努力地向下扎根,向阳而生,野蛮生长。

结语

“敬畏知识、勇于担当、虚怀若谷、关怀现实”是我大学里一直秉持的信念。出身财经黄埔的我们,应当怀着“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浩荡气势不断鞭策自己,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光发热。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