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学院苑媛同志申报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心灵家园的守护者
苑媛,女,1973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溧阳市,中共党员,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硕士,199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系系主任。
爱岗敬业,成绩显著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苑媛同志热爱教育事业,认真钻研业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出色成绩:
教学方面:
1
、2001年8月—2006年6月期间,主讲课程:《人格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青年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思想道德修养》等多门课程。2001年至2006年,共完成A类教学工作量净课时1642.3,年平均净课时328.46,教学工作量年年超额完成。这些课程历年教学评估为“优”。
2
、2002年3月,率先开设公共选修课“健康心理学”课程,使我校成为继北京师范大学之后能够开设“健康心理学”课程的第二所北京高校,填补了我校此项教学空白。
3
、自2004年3月起,承担公共选修课“青年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历年教学评估为“优”。授课过程中,注重平等对话、师生互动,所以,受到了许多学生的信任,常在课堂之余利用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为他们答疑解惑,有求必应、认真负责的态度使得她和很多学生建立起了友谊。2007年4月,本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4
、自2005年3月起,讲授心理学专业课“人格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与治疗”。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通过大量的自我开放、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和一对一的督导等方式,不仅向学生传达本学科领域中最前沿的理论知识、相关实验、名人名著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科研成果,还以平等、谦逊的态度地与学生交流个人观点、内心感受以及个人的科研成果。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很贴心,很真实,赢得信服与好评。历年教学评估为“优”。
科研方面:
1
、
近年来,共主编、参编著作5本,分别是:《财经伦理学》、《青年心理健康教程》、《公民道德建设通论》、《思想道德修养简论》、《自我接纳与意象对话》。其中,心理学专著《自我接纳与意象对话》是国内第一本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的应用性专著,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2
、
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3
、
主持完成中央财经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课题4项:“关于‘先进文化代表’的道德社会学思考”;“关于大学生人格素质教育中的心情培养问题”;“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研究”; “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对道德信念的影响”。
勤奋好学,努力进取
苑媛同志在
业务上精益求精,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近年来,她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参加了多项与心理咨询与治疗相关的学习和培训,取得了相关证书,并有意识地将这些学习成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上来。
1
、2003年9月,获得中国劳动部首次颁发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项技能资格认证:“意象对话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
2
、2004年3月,参加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约瑟夫·莫兰诺音乐心理剧”首届国际大师班学习,且取得结业证书。
3
、2005年3月,取得首批“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成为我校第一个取得该资格认证的教师。
4
、2006年5月,参加了瑞士驻华使馆和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联合举办的“瑞士荣格分析心理学及在心理治疗中的实践”培训项目,并取得由欧洲荣格研究中心签发的项目证书。
利用专业知识,关注学生成长
苑媛同志在完成大量的课堂教学和科研任务之外,还积极投身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几年来承担了大量工作,效果显著:
2004
年4月,她主动与学校宣传部联系,在《中央财经大学校报》开设了第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专栏“心灵体操”,现已发表论文20余篇。其内容涉及科普教育、案例分析、梦例解读、好书推荐、理论探讨、临床操作等,为普及心理学科学观念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贡献。
2005
年9月,结合心理学经典量表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社会学系(现为社会发展学院)的本科生设计并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及其“使用说明”,撰写了 “心理健康档案的分析报告”。不仅给系领导、相关的本科生导师提供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数据和辅导建议,还亲自对个别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心理辅导。
2007
年5-6月,在社会发展学院为每个学生宿舍的宿舍长(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了以“会心团体”为主题的心理自助与他助方法的相关培训。培训内容有:常见消极情绪的识别与调适;人际沟通的心理要素;自杀意念的识别及危机干预策略,等等。
长期以来,义务地为我校多名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并取得良好成效。多次为校内其他院系的学生社团和学生团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交流活动,如:学术讲座、心理情景剧、特困生团体辅导、心理游戏、心理测验、现场咨询、电影解析等等,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近两年还成功地为我校的6位学生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阻止了他们的自杀行为和自杀意念。
热心公益活动,积极服务社会
苑媛同志不但在校园里热心帮助学生,还走出校园,热心参加公益活动:
2003
年至今,为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咨询师,先后两次为受到高校自杀事件影响的本科生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003
年6月至2007年3月,志愿担任北京友谊医院“健康之友”俱乐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义务工作涉及学术讲座、团体辅导、个案督导、师资培训等内容。
2004
年3月至今,志愿担任国内首家少女性伤害心理援助热线“四月天”热线咨询师。
奔赴抗灾一线,重建心灵家园
5
月
12
日
,建国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
8.0
级的特大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震后第二天,在大多数人还处于震惊之中时,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系系主任苑媛老师想到作为一名党员,自己应该为抗震救灾做些什么。作为一名心理学教师,专业的敏感性使她想到了大灾之中,在拯救生命的同时,人们的心灵同样需要抚慰,她拿起家中的电话,通过
999
查询电话,找到中国红十字总会,报名加入志愿者行列,并提出赴灾区开展心理援助的请求,红十字总会接电话的同志告诉她,她是第一个有这种意向的报名者,他们很感谢,并会尽快联系。为了尽早赶赴灾区,苑媛老师同时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报名,随时待命出发。
5
月
15
号,她来到学校,向学院领导报告了她报名志愿者,随时有可能奔赴灾区的情况,并提出可否在我校开通“灾后心理援助热线”,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学院领导大力支持,一方面帮助她安排调课,一方面同意将心理学系办公室的电话作为心理援助热线,将办公室作为热线接听室,同时帮助她与校团委联系开展接听员培训工作。
5
月
16
日
,在校团委帮助下,苑媛老师对校红十字会和心理协会的
20
多名学生进行了灾后心理援助与心理自助的培训。
5
月
17
日
,“灾后心理援助热线”正式开通。
与此同时,她还应北京团市委等单位的邀请对
100
多名志愿者,开展了灾后心理援助与心理自助的培训工作,并当场捐出所得课酬(由于未打开信封,所以不知道是多少钱)。接受了北京电视台等几家媒体的采访,宣传了灾后心理援助的科学理念和相关知识。
2008
年
5
月
26
日
下午,苑媛老师被团中央紧急抽调,作为“青少年心理援助志愿团”督导专家,奔赴四川开展灾后青少年心理援助工作。临行前,她表示,前往灾区工作是自己的职责,一定会全力以赴,为灾区重建,特别是孩子们心灵家园的重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5
月
27
日
—
6
月
3
日
,她带领
11
名心理咨询师在彭州中学实验学校、磁峰中学、什邡金河磷矿、什邡芳亭四小、龙门山镇九年制学校、小鱼洞、新兴帐篷小学等地为受灾的群众、教师和青少年提供心理援助培训及心理干预。
由于灾区情况复杂,信息沟通有时会出现差异,所选择的工作地点绝大多数是山区,志愿团的所有成员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变化,所以大家常常工作到深夜。作为督导,她不仅要完成每个工作点的教师心理援助与心理自助的培训工作,对教师进行团体干预与治疗,还要负责指导每一天的工作地点、人员分配、个案督导、团体培训、心理咨询师自身的情绪调节……因此,当其他成员都休息时,她还要工作,几乎每天都是半夜一、两点睡下,六点起床。
截止到
5
月
31
日
12
时
,共发生余震
9304
次。灾区每天都会发生
2
、
3
次余震,震感或强或轻,他们工作的地点或在暴晒、嘈杂的废墟上,或在闷热的帐篷里,或在遍布裂缝、断墙的训练场里,或站在路边……工作环境并非完全安全,工作条件较差,但是,为了减少单位领导、同事和家里亲人的担心,她在电话和手机短信里很少提及。很多老师和学生是从网上看到了他们的工作环境,看到了她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笑容,也看到了她身后布满裂痕的断墙。
工作期间,她还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驻扎在磁峰镇的两支部队,希望在配备军医忙不过来的时候,为这些可爱的军人提供心理援助。
磁峰镇是彭州最远的山区,也是一个盲点,在他们到达之前,没有任何的医疗队和心理援助志愿者前往工作,于是,她将第一个工作地点锁定在那里。期间,两次自费打车前往该地,为那里受伤的教师送去药品,为留守儿童送去自己和家人捐赠的玩具和图书。
带领三位咨询师前往什邡市芳亭四小工作时,发生了一些突发状况,她冷静地做出了处理。校长一边感谢一边歉意地跟她说:“真对不起,我们还没来得及给你们挂条幅。”她却非常平静:“没关系,我们原本也不需要这些,我们是来做事的”。
他们的真诚、踏实和责任感感动了很多人。苑媛同志在每晚的工作总结会上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们是来做事的!”“永远不要拿孩子冒险!”“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情绪节奏,不要对他们造成二度创伤!”
现在
苑媛同志已经回到学校,她说: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事情,会持续
5
年、
10
年,她回再回去完成她的工作的。